“川渝之地(现)”和“巴蜀之地(古)”有什么区别?
谢邀,从地理范围上来讲,这两个称呼所指的区域是基本重合的,都是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鄂西等地。
不同之处主要是出现的时间不同:“巴蜀之地”是以该地区曾经生活的古代族群及秦朝沿袭设立的郡县为名,出现相对较早,唐之前称四川大多以“巴蜀”为名;“川渝之地”则是以后世在此建制的行政区域简称为名,出现的时间应该不早于宋代。
“巴蜀”即先秦时期四川盆地东部的巴人和西部的蜀人的合称,从范围上,大致可认为重庆为巴,成都为蜀,这两个族群的文化与当时的中原民族存在很大差异,如蜀人的“纵目”崇拜,巴人的饲虎人祭、悬棺葬等。对这两个族群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如甲骨文中即有“蜀”字出现,《山海经·海内经》中则记载“西南有巴国”。后来蜀国与巴国均被秦所灭,在其原址上建立了蜀郡与巴郡。
(关于巴蜀文明的有趣故事有很多,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三星堆以外,还传说武王伐纣之时,蜀国与巴国皆曾派兵相助,临阵时巴人跳“巴渝舞”,震慑商军;而先秦时期今天的山东南部曾有一个小国叫“蜀”,因此有学者认为,蜀人很可能是南迁的东夷人后裔,并是最早发明养蚕的部族,而巴人的祖先据考证是居于湖北的巫蜒部落,楚国兴起之后被迫西迁至四川东部地区)
“川渝”中的“渝”源自隋代在今重庆建制的渝州,因其有嘉陵江绕城而得名,“渝”字本身则为嘉陵江下游的古称,“川”则源自北宋时在此设置的“川峡四路”——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又简称“四川路”,元代时设四川行省,将这个称呼进一步固定了下来。
个人理解,如果说两个称呼在今天存在细微差别,那就是前者侧重于强调文化特色,而后者则侧重于强调地理属性,类似于“齐鲁”与“山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