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美食?
月兔 2023-02-13 154

前段时间写稿子写得有点憋,索性组了个团,打算在四川各地吃一圈。从三月中吃到四月末,三段饮食之旅全部结束。最后来这里打个总结。
回顾来看,一半是风味体验,一半是饮食调研。稍微记录一笔行程:
第一段,乐山-宜宾-自贡-泸州-内江。
乐山西坝豆腐,糖醋麻辣味的油炸酥壳豆腐粒 图@夏昊宜宾农贸市场一个豆制品摊位,层叠臭千张 图@夏昊有竹海,就有随竹而生的菌和虫。竹荪蛋,竹荪胎,竹虫幼体。图@夏昊高县地区的土火锅,是各类土火锅中最扎实的一个,和西昌野菜火锅异曲同工。尖刀丸子铺面整个表层。燊海井的传统制盐工艺,依旧留存。炒螺蛳的师傅,玩火兴致高昂。自贡菜中的一股清流:炸春卷,洗手鲊,三不沾。泸州先市的酱油酿造坊,作坊本身是物质文化遗产,而酱油酿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段,德阳-绵阳-广元-巴中-南充。
广汉连山回锅肉,按片算钱。绵竹剑南春的车间,不能进入,但是可以隔窗观看。肥肠之都江油,老俵肥肠鸡拯救了缺乏胆固醇的一天。1940年在绵阳开设的山西面馆,朋友的长辈曾经在这家面馆的老店里办过婚礼。三台是个我目力未及的好地方,杜智华皮蛋工坊和潼川豆豉、曹氏泡菜一样,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普安县城,刚上市的茴香叶子被炸成天妇罗,一周限定。巴中人要把肥肠再腊制一遍,你猜风味如何?碳水与碳水的和谐,米与面的大作战。整个大川北地区,米粉做成的油茶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保宁醋的十年陈酿和二十年陈酿,价格不菲。药醋甘居老陈醋,镇江香醋之后,倒也显得公允。阆中的牛肉面在四川面种中算很独特的一支,slurp声音之大,令吃相无法“优雅”。七星猪手,个人认为它具备匹敌老妈蹄花的流行实力。 第三段,雅安-攀枝花-凉山彝族自治州。
樱桃季,郑山·刘嘴的摩崖石刻,就藏在山顶农民的樱桃园。荥经黑砂器。传统技艺做成的黑砂锅,经不起温度的剧烈变化,一度是雅鱼汤的标配器具。穿过十三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九襄的烧烤,持续的激发人类对火焰的迷恋清溪的贡椒,就种在茶马古道羊圈门段到九折坡段,号称万亩贡椒园。你也完全无法预测到,喜德镇战国时代的古墓群上是成片的油橄榄。这意味着,除了广元之外,四川还有其它地方可以出产橄榄油。在甘洛,小藏香猪的肉直烤的最香——一切先炸再烤的烹饪方法,都是对香猪的不尊重。会理一位师傅用碳和火焰同时加工老鸽子,做出了禽类野味和汁水的双百分。在攀枝花,打卡齿蛉幼虫,以及金沙江流域的雅鱼表亲,细鳞裂腹鱼。进入木里,藏餐,比如包子里的酸奶渣,在不停挑战我的味觉舒适度,但酥油茶是真好喝。玛娜茶金山顶的牧民悬挂在自家房梁上的牦牛肉,干和冷创造出最好的自然熟成环境。林业局家属开的饭店也销售木里产的各种菌,比如羊肚菌,青冈菌和松茸。碳烤的松茸鲜破天灵盖。西昌综合饭店的蒸肥鹅肝,入口是肝味和脂味叠加,恍若肝膏。人类对肥肝的爱好,天下大同。雷波有原产的马湖莼菜,四月正当莼菜上市,无数带着胶质的嫩芽正是从这里登上四川人的餐桌。感慨于燊海井或者先市酱油这样的传统的技艺依旧得以留存,钦佩于杜智华皮蛋或是潼川豆豉的匠人们亦有初心亦有适应时代的改变,也欣喜于鱼籽酱、橄榄油这样传统认知中并不“川”的食材出现,在这里落地生根。
也在继续扩张口味边界。见识到雪山顶上的牦牛肉自然熟成,也观察到了不同烧烤形态对“温度传递”的微妙拿捏。当然,没吃过的食材,诸如爬沙虫或者细鳞裂腹鱼之类,也算打上了卡。对我个人而言,则是构建起一个比“川菜”稍大一些的,对“四川的食物”的理解。
与两位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的作者同行,是最有趣的事情。这种有趣,出现在我们一起沿着茶马古道的一段,步行穿过贡椒园,寻找到国保碑的那一刻,又或是在发现唐代的观音寺是保宁醋博物馆展陈的部分重叠的时候——不同的人心中所搭建出两个不同的“古代中国”,在此刻拥有了同样一块历史碎片。
蹓跶了接近七千公里的路程(中途还临时去北京出了趟差,错过了达州和广安),我想应该还是没太辜负今年的春日叭。
拓展阅读:【四川地区的筵席文化是怎样的?】
我的其它和饮食相关的内容:答案索引——【饮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本文链接:https://www.9888tx.com/huabei/?id=1406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