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不用领证但后代有继承权?得知四川登记变化,家长:我女只嫁嫡子

栏目:☀️ 作者:月兔 时间:2023-03-13 18:03:26

笔者毕业已经很多年了,我们上学那时,大家的思维相对还是偏于保守的。虽然大学校园里谈朋友也常见,但很多人都是抱着认真态度的。

老师也会讲:不以结婚为最终目标的恋爱,是不负责任的。但时代的进步常常以人们思想的开放为标志。更多人开始接纳不同初衷的关系,只要双方都认可就行。

不过,想要维持秩序,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坚持一定原则和底线的。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证”是合法合规的重要步骤。但有种新方式,却引起不少讨论。

不领证但后代有继承权?生娃登记规则变化,网友用不同视角解读

现实中,有部分女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娃后双方没能达成结婚的意愿。虽然女方也能自行选择留下,但无论在医院还是去其他单位办理手续时,都更为麻烦。

同时因为有的地方需要看结婚证,这类人不免因此而得到异样的眼光。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让更多单亲妈妈获得便利和尊严,四川的生育登记规则取消了结婚与否的限制。

有些女生表示支持和认可,因为现在不少条件好、自己收入高的女生,对男生有失望的心态。两人共同生活,对她们而言不仅没得到多少照顾,反而还要面对“孝顺外包”。

如果既要工作又要带娃,还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必须融入对方的一家子,岂不是等于自讨苦吃?所以一些能力强的女士,并不想跟男方共同生活,有娃后默默选择“去父留子”。

但是网友们解读的视角,却不只是“保护独立女性”。初衷也许是好的,但现实里未必都是这种情况。

如果“保护”的并非独自养娃的女强人,而是介入已婚者的人,那么对于规规矩矩成家的情况,是不是受到的保障又减少了一层?

而且,涉及到的还不仅是夫妻双方,还包括后代。关注教育的朋友都知道,考公、考警校时涉及到学生的政审环节,是要查三代的。

对于婚内的子女,家长双方、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都不能有任何污点才行。但如果不领证,理论上只有母亲这一边的亲属。那么政审受家庭影响程度反比婚内后代更低。

更重要的,如果涉及到继承家业的问题,即使不领证后代也能有继承权。但如果有债务,只要婚外子女不主动相认,就不必担心“父债子偿”。

得知规则变化,部分家长对后代立规矩:我女只嫁“嫡子”

网友们解读视角看似“刁钻”,但放到现实世界,其实也并非没道理。所以有些家长开始考虑到,等以后子女到了谈朋友的年龄,遇到非婚生后代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很多家长认为,就算理论上“父母的错误不该由子女买单”;但原生家庭的家风,对后代的影响不可忽视。

所以有人开始立规矩,直言:我女只嫁嫡子,我儿只娶嫡女。意思是只找正经领证家庭的子女,甚至双方确定亲事时,要相互看父母的结婚证。

这类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家风。这并非偏见,如果家长本身对家庭没有足够的责任和尊重,那么后代潜移默化中受到的影响谁都无法估计。

而且,退一步讲,即使是从小深知家长存在问题的子女,能保证自己不犯错时,可能会将这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

双方有矛盾,他们的思维模式中,容易认为:看,我都没有像我父母那样,说明我已经很有责任感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在无形中影响后代的价值观

以前“门当户对”被视为过时的思维和偏见。但现在更多家长又重新认可这种观念。或许门当户对,不仅是指经济条件;其中也包含着家庭的培养方式和风气。

家长们平时的决策和思想,都是一种言传身教。笔者认为,基本的荣辱观还是要有的。比如偷东西的行为,有的家长看到后会严厉教训;有的家长却嫌偷的不够多。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家风,注定会培养出不同三观的后代。至于要如何选择,也许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有人注重现实利益,不介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底线;有人则重视道德和规矩,也希望后代找这样的人家。这些都是个人选择。

话题:你对子女有“必须找嫡出”的期望吗?

阅读:120次

我要留言

  

花呗网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