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套线网

诚信花呗24小时在线接单平台

四川达州: “微创新·微改革”创出众多好经验 “绿色出行达人”免费乘公交

月兔    2023-04-03    154

原标题:四川达州: “微创新·微改革”创出众多好经验 “绿色出行达人”免费乘公交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市民乘坐1次公交可获得1个“碳积分”,每20个“碳积分”可享免费乘车1次。“获得‘绿色出行达人’称号的免乘用户,可享受免费坐公交特权。”2月17日,四川省达州市公交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永立告诉记者,下个月,他们将根据上一年度乘车次数的多少,评选出“绿色出行达人”30名,其中包含免乘用户10名。

这是一项“微创新·微改革”,在推动“绿色出行、社会减碳”工作中,达州走在全省前列。“我们专门做过数据统计。例如,2022年4月至8月,就有47万人次参与‘碳积分’活动。”余永立介绍,上述4个月里,累计产生碳积分1389万个,实现碳减排约1472.34吨,相当于减少545.31吨标准煤燃烧排放。

惠民、利企、提效。2022年4月以来,达州市启动33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从机制迭代升级或小投入、微创新等小切口入手,解决群众、企业关心烦心的事。“微改革”,改出了好效果;“微创新”,创出了好经验。目前,已有9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被达州市委“深改委”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在银行系统落地实施

看办法:

坚持“小切口”解决真问题

“微改革·微创新”不涉及“伤筋动骨”的宏观层面改革,针对工作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实施一批“看似动小手术、实则大有可为”的改革创新项目,通过机制迭代升级或“小改微改”,办好“提效率、利企业、惠百姓”的关键实事。

在开江县,多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同步实施。讲治镇通过盘活社区3亩闲置土地建设为智慧停车场,设置66个停车位,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方便了群众生活。普安镇通过组建劳务服务公司,在传统种植、小吃零售等领域探索闲置劳动力就业道路,鼓励引导138名待业群众就近就业。甘棠镇组建15支“帮办代办”队伍,通过走村入户为困难群众开展上门办理业务26次。

2022年以来,达州实施了一批打通“痛阻难堵”、解决“急难愁盼”的改革项目。扎实推进原创性原动力专项改革22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33个,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效。

为检验“微创新·微改革”项目成效,2022年9月,达州组建“改革体验员”队伍,对33个项目开展了“体验式”评估,涌现了一批在本行业全省领先的创新案例。其中,有9个项目可复制推广。其中,新生儿出生即入户“6件事联办”、在派出所户籍窗口增设交管业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医师“结对”破解基层“土中医”无执业医师资格证难题等项目,深受好评。

达州市公交公司为“绿色出行达人”发放奖励

达川区多个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做残疾鉴定

看效果: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不管是‘微改革’也好,还是‘微创新’也好,都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温度。”达州市委深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推行的33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在立项时充分考虑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对各个实施单位,要求下实功夫、细功夫破解难题,真正实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派出所也能办理驾驶证换证了,非常方便。”在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朝阳派出所户籍窗口,市民蔡先生几分钟便完成了换证。按照“布点放权”要求,达州市公安局在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政务中心增设交管业务,同时在15个派出所试点开展户籍业务窗口增设交管业务,将18项交管业务下放到政务中心、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满足了群众“就近办、马上办”需求。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达州市卫健委联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开发出“新生儿出生6证联办数字化模块”,实现办理信息数据共享互联。群众仅需交一次材料、跑一个窗口,即可一次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社保卡申领等。目前,该项目在通川区人民医院和渠县妇幼保健院试点,计划逐步推广。

前不久,在达川区大堰镇铁山村,多个区级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为李声强的妻子进行重度肢体残疾鉴定,几天后就办好了“重度残疾人”证书,发放了相应的补贴。达川区残联理事长宋学春介绍,实施重度肢体残疾人“多部门上门鉴定+”行动改革前,需由残疾人本人到区人民医院鉴定,费时又费力。改革后,群众“一步都不跑”,证件、补贴、辅具“一次就到家”,真正解决了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达州公安机关新设置的交管业务办理窗口

开江县“帮办代办”队伍上门收集群众诉求

看经验:

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

“年轻干部缺乏工作经验,需要锻炼、锤炼。”达州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他们开展了“规范推进项目(企业)秘书制”项目探索,选出10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4户年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挑选具有财会金融、规划建设、工程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163人作为项目(企业)秘书,深入一线,要求他们从项目立项审批到建成投运,亲自上手、全程参与,提升能力。

24名企业秘书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18个;139名项目秘书积极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帮助沟通协调项目业主和各有关部门,助力全市100个重点项目一季度计划完成率达88%——改革实施不到两个月,作为项目(企业)秘书的干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既推动了重点项目落地,又优化了营商环境,还锻炼了干部人才。

观念一变天地宽。达州在全市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活动的初衷,便是希望各项目实施单位能摒弃僵化刻板、陈旧老套的工作模式,换角度、换思路、换方法、换路径,用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达州市委深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解思维”,既是“怎么看”的认识论,也是“怎么干”的方法论。按照计划,达州将在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基础上,梯次培育原创性改革事项,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达州市民乘坐“定制公交”积累“碳积分”

企业秘书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解决问题

看长效:

继续征集“小改微改”事项

今年,达州市委深改委已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第二批“微改革·微创新”惠民利企事项。本次征集结束后,计划确定项目的实施周期为4至6个月,由市委改革办组织“改革体验员”开展结项评估,报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结项,并确定是否在全市复制推广。

“个数不在多,关键是要解决问题,而且要建立‘微改革·微创新’长效机制。”达州市委深改委第14次会议明确要求,征集申报工作要防止“过度包装”和“概念化”倾向。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组织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情况提前研究清楚,实施过程中,市委深改委将加强跨部门跨行业事项协调,确保“实施一个成一个”。

达州中心城区,是此次征集活动的主阵地。达州市委深改委要求,通川区、达川区在征集工作中,要召集“长期深耕”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座谈,切实把社会最关注、群众最期盼的“小改微改”事项找准。

今年,对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且常态化抓好“微改革·微创新”工作成果保持的单位,达州市委深改委将通报表扬;优先纳入2023年度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市委深改委2023年度改革创新评优;根据工作需要拟对项目投入给予“以奖代补”。(达州市委深改委供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9888tx.com/huabei/?id=3355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