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制造业十年大事记
成都制造业十年大事记
2013年
通威集团以8.7亿元的价格收购赛维合肥工厂,通威正式进军光伏产业链。
2014年
成都实施“1313”发展战略,确定“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3个发展层级,重点发展13个产业。
2015年
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编制《成都制造2025规划》,对突出发展产业和加快发展产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2016年
成都获批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
2017年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产,国内柔性AMOLED面板的应用问题由此摆脱依赖进口的现状。
2018年
成都入选三大运营商全国首批5G试点示范城市,建成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和全国最大规模5G应用示范网。
2019年
成都五大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83%;西门子成都工厂入选全球工业4.0样板工厂。全球首个10GW高效晶硅电池基地在成都投产。
2020年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极米科技等35家民营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
2021年
成都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15个先进制造业,实施“链长制”,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核心,推动产业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柔性显示、航空整机等重点产业链不断完善;新希望成为全省全市首个本土世界500强企业。
2022年
“制造强市”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成都市印发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突出发展支柱产业。瞄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增长趋势的五大支柱产业,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