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套线网

诚信花呗24小时在线接单平台

解读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广安模式”

月兔    2022-11-23    116

“成渝经济区的命运决定西部的命运,而西部的命运紧系中国的现代化。”2011年5月5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通过,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广安作为“川渝合作示范区”,究竟应该以何种模式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有重大的思研意义。鉴于广安市党政领导班子已给出了相关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下面,我们就对这些指导意见进行整合、解读以及有益的探讨。

一、 找准自身优势,定位“配角经济”

(一) 优势所在

先看重庆的市场需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重庆市主城区的企业需要大量外迁,加之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呈刚性递减趋势,使得重庆农业发展约束强,重庆迫切需要寻找更稳定的农产品来源。

在与重庆的对比中,广安找到了3大优势:一是与重庆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地缘优势;二是水、陆、空无缝对接的交通优势;三是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由于广安的这些优势都是紧紧地围绕重庆的市场需求,因而广安的优势很容易找到与重庆对接的切入点。

(二) 定位“配角经济”

早在2008年,广安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甘当重庆配角,融入重庆经济圈”的“配角经济”定位,进而把渝广合作的目标锁定为发展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休闲度假旅游等方面的基地型配套经济模式,以图“借力发展”。

  事实上,“配角经济”并不鲜见,深圳于香港、昆山于上海等都是发展“配角经济”而后受益的典范。但广安能不能成为“四川深圳”和“西部昆山”?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广安优势能够满足重庆市场的需要,另一点就是重庆发展的走向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一刻,媒体注意到一个事实:从渝北区到北部新区,再到两江新区,重庆的产业重心正在一路北移,而广安,恰在重庆之北。于是,未来定位与现实选择落脚一处:广安要做重庆“配角经济”的文章。

(三)如何做好“配角”经济

1、合理设计制度,消除行政壁垒。协调制度和机制应该从3个层次建立:一是以四川省与重庆市一级层面为主的各级政府给予指导,二是民间和企业要作为主体积极参与,三是在一些比较难协调的问题上,中央应出面统筹,否则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2、发挥比较优势,巩固合作基础。一是充分发挥好政治优势。打好小平故里牌,抓住省委实施“一极一轴一区块”战略,明确支持广安融入重庆发展以及重庆历届领导重视和支持小平家乡建设的机遇,积极对接重庆,争取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全范围、宽领域合作,特别是为渝广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好地缘优势。发挥广安历来与重庆人文相亲、山水相依的优势和交通优势,活跃经贸往来,积极打造重庆产业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供应基地、旅游居家“后花园”。三是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区内煤炭、石灰石储、盐卤、天然气、水电等资源和能源储备丰厚的优势,针对重庆“退二进三”战略,承接机电加工、电子元件、生物化工、建材等大产业、大企业、大市场,做强配角经济,达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四是充分发挥好基础优势。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园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等“牌子”,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城市“名片”效应,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接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产业,努力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

3、更多争取有利平台和政策,服务发展提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广安在整个成渝经济圈的十几个市、州中,经济实力还相对落后,示范作用尚不明显,迫切需要提速发展。一是争取和创造更多如西博会、综合保税区等开放的平台和载体,并引进和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项目作为支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独立自主的有效互动;二是继续深挖“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在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中的作用,给广安带来巨大的聚集和放大效应,如煤、电、油、水、气等各种原材料和能源的产供政策、指标、价格上应与重庆政策一致,再比如应比照享受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同时延长5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三是参与积极推动成渝经济区升级成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以争取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审批权,形成在全国综合实力竞争中的有利格局。

二、产业互动,合作模式升级

(一)提升认识

对“配角经济”,广安党政领导班子已经有了新认识:那就是广安作为渝广合作中的“配角”,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主角拥有更宽广的舞台来展示实力。侯晓春市长认为,重庆本身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外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渝广产业互动,促进广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重庆开拓了更宽广的经济“腹地”。

  以四川隆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重庆整体搬迁至广安邻水的,2006年3月至今,已建成两期,第三期厂房已经建设完毕。该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不仅维系了与长安等重庆企业配套关系,更将配套市场延伸至美国爱默生电器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同样,重庆广力投资5500万元在岳池新建鞋材生产项目,产品主要为重庆知名鞋厂配套;重庆群力投资3.2亿元新建汽车配件生产项目,产品全部销往重庆长安、福特……

(二)产业互动目标

要想在成渝经济区中有所作为,我们必须对我们的目标和空间有清晰的认识,下面对《规划》中的涉及到广安的部分进行悉数盘点,具体如下:

1、总体规划

广安的发展定位: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强包括广安在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市环境,适当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推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在川渝毗邻的潼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经济区辐射作用,带动川渝其他地区加快发展;渝广达发展带:包括重庆主城区、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2、发展现代工业和发达的建筑业

工业方面,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在广安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平板显示、智能化仪器仪表和数字医疗产业和项目;冶金和材料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在广安重点发展铜、钴等再生有色金属及其材料;化学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化工产业向沿江和资源富集地区聚集,在广安资源富集地区发展特色化工。

建筑业上,城市群建设:加强广安与重庆主城区在基础设施和产业上的对接,加快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建设,在产业布局上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防洪减灾设施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加强江河沿岸的广安城区主体防洪工程建设。

3、发展现代大农业

种植业方面,在渝广达发展带建设优质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设广安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在广安建立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水产业:加大广安境内的嘉陵江等江河、水库、湖泊、池塘及其他大型水域的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建设广安生态渔业基地,发展高产、优质、生态水产养殖业;林果花卉业: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干鲜果品、茶叶、花苗木、木竹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建设广安优质柑橘基地。

4、发展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方面,积极开发以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广安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打造知名劳务输出品牌。

交通业方面,铁路:建设好兰渝支线(南广线):南充东——广安,构筑以重庆、成都为枢纽,成兰、兰渝、成都— 马尔康、成都—康定、西(宁)成铁路为主干线的西北向通道,襄渝、郑万和西(安)成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北向通道;公路:重点建设广安—丰都往务川方向的公路通道建设。加强区域内公路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重庆—广安、广安—潼南—荣昌—泸州等公路通道;航道和港口:以嘉陵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建设干支衔接、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系统,提高嘉陵江通航能力和航道治理能力。

5、其他方面

生态建设:加快森林、草原、农地、湿地、城市生态定位监测站(点)建设,在广安建设流域监测点;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华蓥山,五峰山;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对广安华蓥等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力度;广安市各县人口定位:(广安市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20-50万;岳池、华蓥市:一般城镇:人口规模:10-20万;邻水、武胜:一般城镇:人口规模:5-10万)。

(三)如何实现产业互动

  互动的原则就是:产业互动深入,合作模式也随之升级。

  具体分析,就是重庆企业来到广安,降低了生产成本;广安企业进入重庆,享受了优惠政策。过去许多人都说,广安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年广东吸引港资时“前店后厂”模式的复制;但从许多案例来看,渝广间的合作模式可谓“前店后厂”的升级版,有前店后厂,还有前仓后厂、前大厂后小厂。

比如,重庆佰亿实业有限公司选择广安作为生产基地,主要是因为广安作为农业大市可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加之广安建厂的成本比重庆主城区低30%左右,仅此两项,就为企业节约了几千万元;而科塔金属有限公司选择把自己的物流基地摆在了重庆是因为看上了重庆的寸滩保税港区灵活而优惠的税收。

具体地,我们要以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为目标,依托政府与民间平台双向推进,实现广渝两地规划、交通、产业、市场、政务五个合作的突破,在规划互补、项目对接、技术交流、服务体系、政策支持、土地保障上狠下功夫,促进广安经济发展大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和创新能力大提升,努力推动广安在四川“一轴一区块”建设中领跑争先。

三、 深度合作,发挥节点效应

(一)节点原理

如果说成都和重庆是两个“极”,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节点城市能否发力。只要渝西、川东、川中等若干城市群能较好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就能产生出“1+1>2”的效果,让成渝两地共赢。

广安,就是成渝两座城市之间一个重要节点,不需追求“大而全”,只要认识到广安在天然气、水泥、农副等产品上具备的比较优势,做好重庆的“菜篮子”的同时引进重庆的“车轮子”,只要把握好错位补位发展的尺度和时机,完全可以承接重庆的产业转移,壮大自身综合实力,提前自己在四川省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中的排名,进而促进成渝经济的匹配发展、为成渝各领域的持续合作提供动力。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把广安为川渝合作示范区,成都的资本、技术,重庆的市场,再加上广安的土地与劳动力,广安的节点效应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园区——广安现代农业园为例,成都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民间资本,吸纳广安劳动力一并投入到广安区,再将80%的蔬菜销往重庆,广安的节点效应比较明显。

(二)节点发力的初步战略构想

1、用好用足“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发挥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优势、与重庆开展广泛的项目合作,同时从全国的视角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比如,发展与深圳等改革开放试点城市或其他与伟人有历史渊源城市的合作,吸纳深圳等广东城市为“邓学会”成员;争取上海金融经济中心为“反补西部”的对接点,提供金融、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向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寻求行政协调和优惠政策支持,不断推动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设立高新发展园区的试点工作。

2、随着示范区的发展而更快的借力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在省内的综合排名(争取名列前茅),按照《规划》目标于2015年(最迟2020),真正实现在“一轴一区块”发展中领跑争先、建成“实力、开放、和谐、效能”新广安,极大推动四川经济的发展,力促四川省成为重庆之后第二个西部大亮点。

3、如果广安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可设立如中关村之外的中国第二个“硅谷”和其他科技信息研发基地,在广安设立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分校或者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广安的国际影响力,争取召开博鳌论坛等国际性盛会和活动,促进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综合事务中发挥多维节点效应。

最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广安这个现代魅力都市能够不断提升产业、强化并创新节点效应,就一定能力克行政壁垒、统筹发展、赢来优惠的政策和发展的大好前景,就一定能做好做大“配角经济”的蛋糕,有朝一日在成渝经济区内乃至全国发挥更为主动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888tx.com/huabei/?id=918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