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花呗

花呗商家平台☀️诚信花呗24小时在线接单

紧迫!经济淌入深水期,成都如何求变?

快乐的花呗    2023-04-07    181

文|漩涡

近期,成都发布了2022年经济数据,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从总量来看,2022年成都保持了较强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都跑赢了苏州等经济强市。

但相比于经济上突破2万亿,成都产业地主动“求变”更令人关注。

具体来看,2022年成都第一产业增加值5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可以明显看到,2022年成都经济最大的推力来于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同时这也是自2015年来,成都二产增速第二次超越三产。作为一个服务业主导型城市,制造业能跑赢服务业,实属不易。

在成都经济突破2万亿,进入经济深水期的今天,未来制造业长期领跑,或将成为常态化。

过去一年,成都定下制造强市战略,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并出台多个政策强力扶持制造业发展。

其背后是成都面对城市竞争的深度思考。

2021年,成都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为4842.8亿元,位列全国第十三位,明显与其经济第七城的身位不相匹配。同时2020年成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仅为15%,分别低于苏州11.6、深圳22.7个百分点,明显落后于同级城市。

经济进入深水期,产业进入求变期,成都如何突围?

我们建议应在成都吹响“制造强市”的号角下,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重塑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本文综合成都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政策导向、要素资源全局分析成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趋势及问题建议

何为未来产业?

首先要准确理解未来产业,需要将其与产业经济研究中几个常见的概念“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比较区分。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未来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接近也最容易混淆

具体而言,相比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前瞻性、新颖性更高,它们往往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孕育孵化阶段,虽然发展的大方向或趋势相对清晰,但技术成熟度低、产业处于萌芽期、产业规模非常小。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未来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一个历史的维度之中。一个产业现在被认为是未来产业,但几年后随着产业化进程加快,就会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也会有一些曾经被认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前沿技术被市场证明没有经济价值,从而退出未来产业的行列。

未来产业竞赛悄然打响

发展未来产业是培育产业新动能、构建新增长点、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获得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2021年3月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正聚焦未来产业,加速布局,试图抢占优势。

比如,2013年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自201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启动规划建设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

2017年,杭州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保障、强化要素支撑。

2022年,上海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争取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通常来说,未来产业生态系统存在锁定效应,进入时间的差异会影响未来产业的竞争地位并在相当长的时期被固化。抢先布局的城市会产生显著的“先行者优势”,这种优势往往会让后发城市追赶数年。

而对于成都而言,要在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起“先行者优势”,实现细分领域的有效突破,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进而强化制造强市。

成都发展未来产业:锚点何在

相较于深圳、杭州和上海,目前成都尚未出台专项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并未明确未来产业发展领域,缺乏相关专项政策扶持。

同时还存在市级各部门同质布局未来产业的现象

去年1月,成都新经济委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面向国家竞争、城市未来、科技前沿布局战略型、趋势型、人本型未来赛道;重点领域包括6G通信、量子科技、超级高铁、智能网联汽车、合成生物等。

而在5月成都经信局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6G、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两份规划面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存在同质化和锚点不一的情况。我们根据成都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条件、市场趋势、发展潜力,遴选未来产业突破的细分领域及切入环节,建议聚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大领域作为重中之重。

在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可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太赫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自动驾驶、感知识别等方向;在生命健康领域可选择创新靶向药、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核医学、生物医疗及再生医学、精准医疗、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基因工程等方向。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

智能网联的普及和应用对道路安全、出行效率、智能交通等方面有重大的进化意义,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将对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牵引带动力,能有效提高相关产业链的价值链和比较优势。

目前成都已拥有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和较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成都龙泉驿(经开区)拥有整车年产量100万辆级别的生产能力,在空间布局上成都已形成龙泉汽车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的“两城一园”结构。

总而言之,成都未来产业的锚点既要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又要兼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同时考量其产业的应用场景。

问题建议

相比于怎么去细分选择未来产业的方向,眼下成都更多的是亟需解决顶层设计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

1.首先需尽快谋划出台专项《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明确重点领域、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划定空间布局、强化产学研协同水平。

2. 由于未来产业还处于前期或孕育阶段,目前还没有明确主管部门,部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建议应尽快成立或划定主管部门,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3.应加强关注前沿科技创业和新物种企业培育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特性的新物种企业,从创业热点领域洞见未来技术创新及经济形态新趋势,主动培育形成未来产业。建立常态化的新物种企业精准挖掘机制,提升对于新物种企业发现的敏感性,发掘未来产业萌芽。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4. 开展前置性产研共创的新研发模式,培养一批创业型、有创意的民企,让民营企业走到创新前端。支持建立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领军企业和平台企业牵头组建包含科学家、创业者、风险投资人在内的创新共同体,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爆发。

5.建议出台专注支持未来产业创新教育的保障性资金支持的政策,设置容错机制,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绿色通道和奖励金机制等手段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科创基金以及投资公司更多地参与早期投资,建立里程碑式的扶持机制。

2万亿之后,成都经济将进入深水期,面临的竞争态势将更趋激烈。

今年初,武汉和苏州分别定下6.5%、5%以上的预期增长目标,2023年,武汉剑指2万亿,苏州力争2.5万亿。成都能否在保持城市位势稳步上升,关键在产业,核心应锚定未来产业

产业规划咨询、招商运营、智慧园区、项目落地|公众号:城事研究院

本文链接:https://www.9888tx.com/post/11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

24h取现:29796645点击复制微信